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12月7日“昔日八百里洞庭,吞长江,纳四水,浩浩汤汤,是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洞庭湖湿地萎缩,水生生物资源锐减,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破坏。通过逐步推进洞庭湖湿地保护的主流化工作,一个生机勃勃、润泽四方的洞庭湖正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洞庭湖湿地的兴盛证明了主流化是确保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北京林业大学曹新代表与会者宣读的《洞庭湖宣言》,让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画上了圆满句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岳阳论坛于12月1日至5日召开。来自印度、南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中国等11个国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湿地公约等国际组织的120多位专家围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主题开展深入研讨,确认湿地保护主流化是确保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机制,并通过了《洞庭湖宣言》。
《宣言》说,湿地保护主流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机制、一个过程,要求运用生态系统方法,突破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传统管理习惯,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议事日程,综合有效协调其决策和行动,以实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全球层面上,迫切需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到全球环境与发展的磋商进程中,将其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合作模式推广到与其他多边协议的合作中,在全球、国家、地区和社区各层次推动其主流化进程。
在国家层面上,各国政府在湿地保护主流化过程中应采用谨慎利用原则,采取包括发展政策、立法、规划、财政与税收、经济激励和国际贸易政策以及能力建设、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措施和机制,激励当地社区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作用。《宣言》呼吁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各级湿地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加大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宣传、教育和研究的投入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使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原则充分体现在各层次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尽快扭转湿地退化的趋势,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湿地的需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据介绍,湿地与陆地、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不仅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还可抵御洪灾、旱灾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还可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湿地又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密集的场所,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但湿地却是目前全球受破坏最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生态系统,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利用的湿地利用机制。尽管《湿地公约》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已签署多年,但全球范围内的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仍没有根本扭转,还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进一步加剧。
本文关键词:威尼斯人在线登录
本文来源:威尼斯人在线登录-www.rivelinodigital.com